春節前夕,一場充滿民族風情和濃濃年味的“村晚”,在貴陽市開往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慢火車上舉行。沿線村民、鐵路職工齊上陣,他們以車廂為移動舞臺,展現出喜慶祥和的苗鄉侗寨新畫卷。
5640/5639次列車,是一趟穿行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、逢站必停的慢火車,337公里的里程串起了沿途上百個少數民族村寨。沿線村民搭乘慢火車出門走親訪友,同時把深山里的雞鴨牛羊、瓜果蔬菜等農產品搬上火車運到城里或就在列車上售賣。對他們來說,這趟慢火車不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,更是一趟出山的“致富快車”。
為了讓村民既能賣農產品又能置辦年貨,從2019年開始,鐵路部門就會在春運伊始到除夕期間打造“新春年貨鋪”,聯系商家集中采購一批年貨在列車上進行平價銷售。每逢年貨鋪開張,琳瑯滿目的年貨放置在車廂兩側,火紅的中國結、紅燈籠高掛車廂兩旁,新鮮的蔬菜味、滿滿的生活味、濃濃的人情味交織。今年,列車還經過升級改造,設置了 “非遺工坊”“移動書屋”“健康驛站”等主題特色車廂,進一步滿足村民需求和提升乘客體驗。
這趟從1997年開行至今的慢火車現在除了是一趟“賣菜列車”,還會有很多游客專門乘坐這趟慢火車“打卡”,欣賞沿線的山水風光和感受特色的民族風情。在高速鐵路如此發達的時代,這正是體現了慢火車的溫度。
15時20分許,在哈爾濱工作的張紫晴踏上了開往牡丹江的D6953次列車,1小時34分后,她將在牡丹江站換乘終點到長汀鎮的公益性慢火車——6286次列車回老家。這趟慢火車開行近70年,一直溫暖著旅客們的返鄉路。
16時59分,D6953次列車準時??磕档そ?,在車站工作人員的引導下,張紫晴踏上了念念不忘的慢火車。
6286/6288次列車是牡丹江市往返長汀鎮唯一一對旅客列車,全程74公里,單程運行時間2個多小時,沿線百姓稱其為“林海雪鄉號”。
為滿足沿線百姓出行需求,列車上組建了便民微信群,配置了簡易折疊擔架、農產品展示托盤、塑料袋、彈簧秤、針線包等便民物品,開設了列車購物“大集”、網上直播、農副產品代購等服務。
這趟平均時速不足50公里的慢火車,載著沿途百姓往返于城鎮與山村之間,它的“慢悠悠”與哈牡高鐵的“快匆匆”形成鮮明對比,“一快一慢”共同鋪就了百姓致富、求學、返鄉、出行的幸福路。
在山東,有一列7053/7054次綠皮小火車,自1974年開行以來,它就在淄博站與泰山站之間服務魯中山區的群眾出行,全程184公里,票價僅11.5元。
7053/7054次列車原本是一趟鐵路職工內部的通勤車,為滿足沿途山區幾十個村莊百姓的出行需要,開始對外售票。列車沿途大多是偏遠山區,184公里線路上分布著59個涵洞、56座橋梁、22座隧道。
進入20世紀90年代,這趟列車成為當地群眾外出務工、求學、探親的重要交通工具。同時,沿線農民開始坐著這趟車出山販賣農產品,那時它也被村民親昵地稱作“莊戶列車”。
2020年4月,這趟列車升級為空調車,車頭由內燃機車升級為電力機車,時速也從32公里提速到34公里。旅客乘車環境改善,舒適度明顯提高,但票價卻沒有漲。
小火車途經博山、淄川等地的6個特色小鎮、15個優美古村落,近些年沿線生態農業快速發展,蘋果、草莓、獼猴桃、黑木耳、有機林果特色農產品基地眾多。坐著小火車趕大集、品嘗農家飯、買點土特產成了很多游客的必選。
據統計,近年來小火車年均發送旅客約40萬人次,乘客中60%以上是游客。不少人專程來體驗慢火車,昔日的“莊戶列車”變成了“旅游專列”。
制片人:李杰
編導:劉瑞娟
記者:吳斯洋、唐鐵富、朱曉光
報道員:張龍、胡峰、侯繼堯、李玉祥、張震、梁兆福
配音:許曉夢(實習)
部分素材來源: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
統籌:王健、張旭東
片頭制作:夏勇
監制:張平鋒
出品人:孫志平
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